六闖IPO折戟:富友支付3.65億分紅背后的牌照困局
文|姜林燕
十年IPO長跑,六次闖關折戟,上海富友支付服務股份有限公司(以下簡稱“富友支付”)的資本市場征程再度陷入焦灼。
2025年5月9日,富友支付第三次向港交所遞表。自2015年首次沖擊A股至今,這家持有五張支付牌照的機構經歷了三次A股終止輔導、三次港股招股書失效的坎坷歷程。
1.牌照光環,十年上市路崎嶇
支付老兵的資本夢做了整整十年。2011年成立于上海的富友支付,背靠富友集團,手握互聯網支付、銀行卡收單、預付卡、跨境支付、基金支付等五張王牌牌照。
在第三方支付行業,能集齊這些資質的公司鳳毛麟角。
2015年12月,富友集團與興業證券簽訂輔導協議,邁出IPO第一步。不足一年,首次嘗試宣告失敗。此后七年,富友支付又經歷兩次A股上市輔導終止(2018年、2021年),原因包括互聯網金融震蕩、P2P行業暴雷等外部環境變化。
2024年成為富友支付的“港股沖刺年”:4月首次遞表,10月失效;11月再次遞表,2025年5月失效;2025年5月9日第三次遞交招股書。六次嘗試,三次A股終止+三次港股失效,創下支付行業上市失敗紀錄。
“從產業成熟度、政策發布、同類公司上市以及企業自身發展情況而言,目前是較好的上市窗口期。”博通咨詢資深分析師王蓬博曾如此評價富友支付2024年的港股沖刺。
財務數據揭示富友支付上市路難的深層原因。2022年至2024年,公司營收從11.42億元增至16.34億元,復合增長率達19.6%。表面光鮮的增長曲線下,利潤表現卻令人憂心。同期凈利潤分別為7116.5萬元、9298.4萬元、8432.5萬元,2024年同比下降9.3%。毛利率持續滑坡,從2021年的30.5%降至2024年的25.9%,遠低于連連數字同期51.9%的水平。
盈利困境的根源在于居高不下的傭金支出。2022至2024年,富友支付向渠道合作伙伴支付的傭金占營收比例分別為69%、71.7%及79.1%,累計傭金支出高達12.9億元。
“富友支付的產業鏈布局較齊備,從終端生產到給商戶提供數字一體化服務,目前在市場已有一定占有率。”一位資深支付從業者曾如此評價。但現實是,富友支付的業務高度集中于傳統收單領域。
2024年,綜合數字支付服務收入占比高達92.5%,其中90.74%來自境內支付。富友支付旗下產品“富掌柜”本質上仍是收款碼工具,與支付寶、拉卡拉等同質化競爭嚴重。
2.股權迷宮藏玄機
富友支付的另一大問題在于股權結構迷霧重重,68名股東編織成復雜網絡。表面分散的股權背后,暗藏家族控制脈絡。
創始人陳建雖未直接持有股份,但通過多層架構掌控公司:作為普通合伙人持有富友號約16.89%權益,間接持股0.62%;另通過上海添之富、上海添友分別間接持股1.45%和1.39%。
其配偶蔡美珍直接持股2.33%,蔡美珍親屬朱靈君及配偶朱雪林各持股1.64%。員工激勵平臺上海添之富中,31名持股員工有69%為關聯自然人。
此外,該公司突擊分紅引發質疑。2021年至2025年上半年,富友支付進行五次派息分紅,總額達3.65億元,占同期歸母凈利潤總額的91.54%。這種“窮廟富方丈”的操作,在公司急需資本補充的背景下顯得格外刺眼。
七人董事會中執行董事占四位,權力高度集中。監事會三名監事中一人由財務高管擔任,監督機制有效性存疑。獨立非執行董事陳勁曾因眾安保險違規事件被銀保監會處罰,其專業性和獨立性備受質疑。
富友支付的轉型努力收效甚微。跨境支付業務增長乏力,2022年至2024年,該業務收入從1.39億元降至1.4億元,2024年僅占總營收8.6%。
2024年,富友支付收購新加坡收單及跨境支付公司Allinpay Merchants、加拿大收單公司AMS和日本收單公司JAC。除Allinpay Merchants產生21萬新加坡元收入外,AMS虧損2萬加元、JAC虧損550萬日元。
2024年該業務收入僅占總收入的7%,毛利率從2022年的84.4%下滑至75.2%。相比之下,拉卡拉2023年科技服務收入達3.47億元,遠超富友支付的0.796億元。
2021至2023年,富友支付研發開支在0.54億至0.58億元間徘徊,占收入比重從5.26%降至3.78%。同期連連支付研發投入達2.68億元(2023年)。
富友支付旗下“富掌柜”在賦能商戶方面取得一定成效。Dearmill細工坊等商戶通過其會員管理、卡券核銷等功能提升了客戶黏性。但這類業務規模有限,難以支撐整體轉型。
3.行業洗牌,中小機構生存維艱
支付行業正經歷殘酷洗牌。2024年數據顯示,中國第三方支付市場前五大機構占據76.5%份額,約160家中小支付機構面臨生存壓力。
2024年注銷支付牌照達10張,行業集中度加速提升。新規將注冊資本門檻提升至1億元,財付通等巨頭已將注冊資本增至153億元,中小機構合規成本持續攀升。
富友支付市場份額僅0.8%,在綜合數字支付服務商中排名第八。在獨立服務商中排名第四(該細分市場占比18.5%)。
2025年市場預計形成 “雙超多強”格局:支付寶和微信支付主導C端市場,合計份額維持在85-90%;銀聯云閃付守住政務民生場景。跨境支付成為中小機構破局關鍵,但富友支付在該領域尚未建立優勢。
不僅如此,根據招股書,2024年7月,上海浦東新區稅務局開展了稅務整頓行動,因該局對企業享受若干稅收抵扣政策的解釋發生調整,經核查發現,上海富友過往年度(2019年4月—2023年12月)每年向稅務機關申請并獲得批準的若干增值稅抵扣計劃資格,不再符合調整后的政策執行標準。因此,上海富友需償還上述期間的相關稅收抵扣及對應的逾期費用,合計3180萬元。
“2025年市場將進一步集中,尾部機構面臨淘汰。”有分析指出。在行業寒冬中,富友支付十年六闖IPO的執著,折射出中小支付機構對資本輸血的迫切渴望。
前五大機構占據76.5%市場份額,約160家中小支付機構在夾縫中掙扎。富友支付市場份額僅0.8%,全牌照的光環在數字生態時代黯然失色。
猜你喜歡
WEMONEY研究室
共2846篇文章
追蹤數字金融發展動向,探索金融科技融合之道,解讀傳統金融機構轉型創新。